一、个人简介:
杨亚东,男,汉族,1979年出生,中共党员,2007年7月起到山西师范大学工作至今。2017年7月起担任现职。
二、获奖情况:
2017年9月获山西师范大学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。
三、工作情况:
上一学年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人才中心工作,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:
一、思想政治教育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
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不同年龄、不同年级的不同需求出发,坚持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、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、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、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契合点。坚持深化学习内容,创新学习形式,坚持理论学习、调研座谈、主题教育活动、新媒体平台宣传、实践素质拓展相结合的方式,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思政教育模式。
在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上下功夫,开展思政专家辅导学、学院领导带头学、党团组织一起学、青马工程常规学工作。举办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,带领学习十九大报告内容;组织“键舞飞扬,‘数’说十九大”社会实践队,先后前往5所学校、4处广场公园、2个乡镇、1个社区进行了15场宣讲报告,活动面向数千人,被山西日报、山西青年报、三晋红e网媒体等报道。
组织学生开展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、《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》和《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》等专题学习。各班级举办“两会青年说,进取在路上”主题活动,开展习近平总书记5.2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活动,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。
把党团认知认同教育纳入入学再教育活动,带领学生了解发展党员工作流程;在不同层面开展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的主题教育活动;邀请红丝带学校教师举办“讲述奉献事迹,学习楷模精神”青年志愿者座谈会,强化大学生服务意识。
二、建设良好学风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
1、注重数据分析,提供推动学风的支撑力。化海量数字为支撑学工的高质量数据。基于学生成绩绩点,定期发布《班级白皮书》、《学生绩点分分析报告》、《学生党员绩点分分析报告》、《考研分析报告》等,对全院学生学业表现进行CT扫描式的评估,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。
2、发布各类榜单,激发比学赶超的内驱力。动态发布数计TOP10,内容涵盖学分绩点、英语四六级、学霸宿舍、体侧800/1000等。鼓励党支部、班级、宿舍相互比拼平均绩点,学生个人不同层面比成绩,通过适当增加比拼压力,增强学习动力。
3、明确奖助学金导向,发挥奖励的推动力。在学校文件框架内,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进一步细化了奖助学金评选细则,旗帜鲜明的鼓励勤奋好学成绩进步、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。
4、提高成绩要求,发挥制度的约束力。针对干部和党员这一关键的少数,明确提出了干部成绩绩点达到2.0和综合测评前二分之一,学生党员成绩绩点达到3.0的要求。在定期发布的《学生绩点分分析报告》和《学生党员绩点分分析报告》中,对低于要求的干部明确达标时间节点,对党员明确提出存在的差距。对于超期不达标的干部进行调整撤换。
三、安全稳定工作以构建立体阵地为抓手
通过上一学年的努力,安全工作的覆盖面逐渐扩展到掌握学生日常行踪,与家庭无缝实时对接。安全工作联动机制运行稳定有效,突发情况应对处置合理有效。安全工作的深度进一步深入思想和心理领域,注重从源头筑牢防线,或尽早发现情况苗头。
1、思想安全:筑牢“网络陷阱”防线,守好文明上网底线。
安全教育课紧紧围绕网络安全,要求做到有教案有记录,通过生动事例揭穿网络骗局,提高学生对形形色色的“网络陷阱”的防范意识。结合深入学习《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,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上网必须远离网络暴力,用网要守规矩懂礼貌。在辅导员的指导下,各班整顿清理了各类群组和信息平台,落实了群主和责任人。
2、出行安全:做好“游必有方”教育全面掌握学生行踪。
严格做到开学报到登记制度,节假日出行登记制度,请销假报告和登记制度,宿舍长每晚“归寝汇报”制度。学院和辅导员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生活出行安排和轨迹。并利用家长群,与家长保持信息畅通,保持家校之间的无缝对接。
3、心理安全:探索安全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宿舍文化有机结合。
在教育科学学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,探索以宿舍为结合点,将安全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宿舍文化有机结合的工作方法。安全教育侧重宿舍日常安全报告和心理安全问题预警,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心理关怀和舍友关系,宿舍文化侧重舒适生活环境和良好舍风。在宿舍这一工作面上,安全教育、心理关怀、学习帮扶、党员模范,都可以在朝夕相处中,以“朋辈帮扶”的形式发挥作用。
以5.25心理健康月为契机,研究生心理助管的辛苦努力下,以“温馨宿舍、美丽心灵”为主题,开展覆盖本科生研究生两个层次,学院、班级和宿舍三个层面十场次活动,活动累计参加人数1600多人次。大一大二和研一研二生均参加活动2场以上。其中,聚焦宿舍开展了宿舍长团体心理辅导、组织全体宿舍长参加全校心理健康月嘉年华、舍友心理沙盘、叙写学霸宿舍故事。有效的推进了安全教育、心理健康和宿舍文化在宿舍这个结合点上的有机共融、相互促进。
4、学习安全:积极适应新政策,关注帮扶学困生。
学校从2016级开始实行学分绩点制,较大幅度提高了毕业门槛,学困问题因此也进入安全工作视野,引发学院高度重视。对于学困生中潜在的由于学习落伍掉队,引发心理不适,甚至导致产生极端思想这一问题,采取了书面学业预警、家长会、积极分子“一对一”帮扶等措施,积极帮扶学困生。
四、就业工作以激发竞赛热情和推动经验信息共享为主线
1、举办“就业创业活动月”,全力助推就业
围绕4月全校供需见面洽谈会,举办了“就业创业活动月”。通过政策宣讲、经验交流、对面互动、共享信息等多形式的交流形式,充分分享了毕业生成功的求职考研(考博)经验,了解了当前最新的社会需求,共享了实用有价值的信息。实现了全院学生就业创业教育“总动员”。
活动月做到立体覆盖,互动性强。开展活动10场,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,邀请38位师生登台进行了就业指导和经验分享,现场参与人次2275人。非毕业班本科生749人,平均每人参加活动3场。利用学院网站、学院微信平台和QQ平台新闻和QQ直播等多种形式宣传112次,浏览量10034次,点赞量1619次。活动中形成汇报稿21份64700字,《2012——2018考研分析报告》一册31页6548字。《2018届本科生考研心得》一册224页123393字。活动做到分类施策,针对性强。针对免费免费师范生的特殊求职渠道,举办全院免师生成长之路分享会,4个年级8个班的全体免费师范生。活动做到全员参与,助推力强。针对积极参加考研的2015级同学,通过上传文件在线交流,让分布在全省顶岗支教的同学跨时空交流。
2018届共有334名毕业生,其中75名同学考取研究生,其中考取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高校人数51人,占比68%。59名免师生顺利入编就业,其中23名签约至“山西省示范高中”,占总毕业人数的38.98%。7名毕业生通过公务员国考或省考,进入各县税务局、司法局或检察院。
2、激发“双创”热情,成绩再创新高
学院通过系统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APMCM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、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、2017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、第三届山西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第五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七项国际国内顶尖赛事,共计获得国际赛事奖项6项(其中二等奖4项,三等奖2项),国内赛事省级以上奖项86项(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 3项,省级一等奖9项,二等奖25项,三等奖32项),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。国内外赛事累计参赛人数419人次,获奖172人次。
以上是过去一学年中自己在工作中进行的一些探索,还有很多不足之处。学生工作学无止境,在今后的工作中,一定更加谦虚谨慎锐意进取,不断推进学院学生工作迈上新台阶。